精英数学网教学研究
账号通
  

账号  

密码  

1681

查看

0

回复
主题:[个人随笔]具见 [收藏主题]  
稀里糊涂 当前离线

206

主题

92

广播

3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超级版主
用户积分:355 分
登录次数:486 次
注册时间:2012/5/14
最后登录:2017/11/8
稀里糊涂 发表于:2013/4/9 20:55:00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近期在读马吉海写的《悟道与得道》-----正解《道德经》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一书。此书对老子《道德经》前21章进行诠释,通俗易懂,里面有很多字词通过此书解读,有了初步理解,有些从教学角度去审视还是有一些道理。比如:具见。

唯物辩证法在西方的发展历程,为现代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如何对待古人学问的全新思路-----创新。在中国,诸子百家争鸣以后,中国知识阶层创新能力底下是中国近两千多年来,历史上最大的问题之一。这与孔子有非常直接的关系。首先,儒家思想的教条化和对人思想行为的束缚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其次,孔子本人教授学生的方法有所欠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孔子本人并不是一位杰出的创新者,而是一位善于学习,善于传授知识的老师。他的教学特点很明显地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这样后世的大儒大多只有掌握学问的本事而没有了创新的本领。这是过去两千多年中华文明进入缓慢发展进化时期的重要原因,也是唐朝之后以及现代人复古的根源所在。其根本的解决办法自然是创新,也只有不断创新一个民族的文化才能拥有持久进步的动力,可喜的是,这个新观念在现代中国几乎成为全民共识。

当我读到这里,就感觉有些奇怪的感觉,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对孔子这样否定他没有创新意识,我们的课堂还在追求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模式,我自己总结为:孔子的教学模式肯定是好的,对应2011新课标中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我个人感觉特别四基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谁在课堂上采用孔子的启发式教学,那么他的学生成绩肯定不会差,对循循善诱,不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好的教学模式,也是我苦苦追求理想课堂中的对话教学

当我继续往下读完具见后,似乎明白很多。具见这个词,直接理解并解读为具体的见识。这样解读具见这个词,就可以表述老子在本章中所隐含的一种重要教育思想,也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中国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的教育,在具见上出了大问题。儒家的教育方法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具见的重要性。学生天天与书为伴,社会因此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按图索骥这个成语的由来就是讲伯乐的儿子按照伯乐书上写的千里马的特征,却找了一只癞蛤蟆回来。显然伯乐的儿子对马的概念只是书本知识,没有对马的具见,如果伯乐的儿子具体见识过真实的马,怎么也不会把癞蛤蟆当做马。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很多,比如:纸上谈兵等。。。。。。

写到这里,我首先想到了2011新课标为什么要提出四基中的基本活动经验了。启同时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有这样一段话: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启悟1、要更加关注基本活动经验。对于这个方面我是个短板,回头要多读这类文章。使我想起连云港新海中学宋彦波曾今告诉我,要我多关注这方面的内容;2013年元月8日、9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全省中考评估情况通报与命题培训会议;数学分会由省教研室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董林伟教授主持,董教授布置过设计数学实验的作业(听别人说的)。对于这方面课堂我没有听过,更没有去研究过,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动向。

启悟2、在苏北连云港等地的中考试题中,已经明显出现了此类题型,无锡的中考必然朝这个方面发展。这样的课今后必须要研究,比如一些书本要求的课题学习,让学生动手去收集数据,测量旗杆等,马上讲相似了,这个测量旗杆要尝试一下。

启悟3、孔子的启发式教学适合四基中前三基,具见为第四基服务。平时课堂还是要追求启发式教学,对于数学实验课(我想起可能有的学校有数学实验室了,看来数学实验室的开设将是必然趋势)需要请教别人。

启悟4、现在一些教育理论家的话或许只是个理想,缺乏实践性,还不如我们弄的学生写反思是在真研究(江阴教科室主任说我弄的学生讲题和写小反思是真研究),做实践的理论性草根反思,理论的实践性草根解读。在江阴地区学生写反思(WTL)群里,我对参加的老师说:借来的光,点不亮自己的心灯.我们千万不可全面模仿,必须要根据具体实际进行有选择进行,不然是东施效颦。我们群里数十位老师,不可能按照同一方式研究,这样也缺乏意义,各位都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只有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改善,我们群的还有个重要功能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碰撞下,然后再自我思考进行可行性操作。(江阴市中金岳群里交流)

在此书P69讲了庄子《天道》的故事: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速度慢了,车轮就光滑却不坚固,动作快了,车轮就粗糙而且不合规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手心相应,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这里面有规律,但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们都知道孔子、老子等古代圣人,而真正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都是无名之辈,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名声。比如:谁是第一个盖茅屋、第一个畜(XU)养、第一个捕鱼打猎、第一个耕田种粮、第一个尝药试医。。。。。。

这些话使我马上想起:借来的光,点不亮自己的心灯.

无为是老子重要的人生理念与追求,当我再次读《道德经》解读时,心中也产生了自己对的理解。

1、每当我自己有一些想法或者看到别人说说的内容,从书本、电视等媒体看到一句话或词时,感慨万千,于是就用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虽然记录的比较零散,观点(认知)不一定正确,但却是我自己的草根思考,一股脑的把想的全写出来,使自己的大脑变,这时我去睡觉很懈意,不然总有东西压在心头。这大概是我的从。另外随着大脑的空白,再开始从媒体、别人空间、交流、课堂、学生等发现新的感性认识,于是就产生新的,这大概就是我的从

2、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令狐冲的无招胜有招;张无忌的练太极忘记招式;围棋最高境界是无定式胜有定式;管理中无为胜有为等。我想起了我原来一直在追求自己的课堂模式,这样看来课堂最高境界应该说是没有模式。当然初期需要模式,然后熟练使用模式,最后舍弃模式。这些包含解题模式的教学应该也是这样的,从小有到大有,最后到没有。回头看现在曾今大半个中国在学的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导学案等在慢慢的销声匿迹。我认为课堂模式先期可以模仿,但必须要走自己的路,全盘模仿必将是死路,所以说:借来的光,点不亮自己的心灯.”

3辩证的观点,使我想通了刘茂全曾今QQ说说里面的一句话: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当时看到这句话,想法很多。现在我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里,如果只有甜美的鸟歌唱没有毒蛇嘶嘶地叫,那么这个单位必然有问题,人就没有向前发展的内驱力了,就像温水让青蛙安乐死亡一样的道理;只有毒蛇嘶嘶地叫,没有鸟儿甜美的歌唱的地方会充满了暴力、血腥和怨恨;只有两者同时存在,才能保持自然平衡,就像原始森林一样,显的自然和谐。

 分享到
 
  支持(1)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